close

經歷了921地震、印尼海嘯、汶川大地震和八八水災,
每次一有災難傳出,過不久就可以在電視畫面上看到各方善心人士伸出支援,
不管是物資支援或者是精神上的支援,總是會覺得很感動。
除了一些公益團體之外,我們的政府或者是演藝體育知名人士也常常藉著團體的勢力來籌募幫助的力量,
常常看到捐款都是以等比差距在增加,所謂的團體力量大吧!

除了幾次的大災難捐款之外,
我突然有一天覺得其實這些幫助可以把它變成是一個例行性的行為。
雖然說有時候在教堂做禮拜也都是會奉獻,
但是因為我沒有做到每個禮拜不缺席做禮拜,
也就是說這些奉獻也不算是例行性的,應該說是自由的奉獻。
一有這個念頭,我就開始上網搜尋有哪些機構或團體是需要長期幫助的,
也許很多,但我要找的是有組織有規劃的,
我希望這些捐獻可以真正用到需要幫助的人身上,而不是變成這些機構或團體用來打廣告的手段而已。

最後我選擇了家扶基金會,『認養小孩』是一個很有趣的項目。
我可以每個月幫助他們,他們也可以寫信給我。
我自己還不是媽媽,但如果我可以從這些小朋友很小的時候就看著他們長大,
他們人生某個部份是因為我們的幫助而更進步,應該也是一種感動和成就吧!
沒想到台灣善心人士太多,我原本是想要幫助台灣本土的小朋友,
但家扶說目前人數太多,安排需要到
6個月以後,我覺得似乎有一點太久,
我相信世界上還是有很多角落需要有力的人來幫忙,
而等待這
6個月讓我覺得有那麼一點點拖延,
因此我改成資助國外的小朋友。

我曾經去過印度,我看過印度的皇宮也看過印度的貧民窟。
印度其實跟中國大陸一樣,
是一個發展很快速的國家,人口也是直線上升。
但是貧富差距真的很大,
大部分的人都還是非常非常貧窮和困苦。
因此我選擇資助印度的小孩。

家扶中心線上認養制度真的是很快速也完善,
不但可以挑自己想要幫助的小孩國籍,還有性別,
更好玩的是還可以給他們一些額外的獎金,例如生日禮金啦、聖誕節禮金啦等等的。
當我收到我認養小孩介紹的時候,心裡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我看著他的照片心裡想,
遠在幾千公里之外的另一個國度,有一張我完全陌生的臉孔,
但名義上他以後也是我ㄧ部分的責任。
我每個月要定期匯錢給他,他會寫信給我報告近況,
我覺得自己真的像是一個不用養育的媽媽。
同時又想到,這些小孩這麼可憐。
可能是一出生就沒有家庭沒有父母,
也可能是出生後父母養不起他們而把他們送到可以負擔養育他們的機構或者是家庭。
他們的心情會是什麼呢?
他們會因為身邊都是這樣的同儕而欣然接受嗎?
還是他們會跟我小時候住別人家一樣晚上睡覺都會想爸爸媽媽而在棉被裡面偷哭呢?

我的印度小孩今年9歲,是一個看起來還可以,沒有不健康到誇張的小男生。

 

我期待他給我的信也希望他能夠健康快樂長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lovebeckham7 的頭像
    ilovebeckham7

    ilovebeckham7的部落格

    ilovebeckham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